老年人群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

只看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基线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及其强度,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库,人选—年调查的≥60岁老年人例,年龄(84.9±12.1)岁,男性例,女性例。队列人群共随访人/年,每例随访者平均随访3年。随访结局为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联及其强度。结果例非心血管疾病人群经3年随访发生心血管疾病例(14.2%)。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空腹血糖、尿酸等因素后,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维生素D8水平每升商1mmol/L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下降2.0%(HR=0.98,95%CI∶0.97~0.99);60~79岁,80~99岁和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分别下降1.9%(HR=0.,95%Cl;0.~0.),2.8%(HR=0.,95%CI;0.~0.)和10.5%(HR=0..95%CT;0.~0.)。结论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老年人群维持较高水平的维生素D8可能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关键词:维生素D3;心血管疾病

维生素D低水平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常见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升高相关[1]。维生素D具有广泛生理作用,其不仅是骨骼健康和钙稳态平衡的重要保护因素,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2],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和癌症风险增加相关[3]。为此,我们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年队列随访数据,观察老年人群中维生素D3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年队列随访数据[4]。例老年人纳入随访计划,删除基线患心血管疾病39例,删除60岁14例,删除随访结果缺失28例,删除基线维生素D3信息缺失6例,例进入最终分析,年龄(84.9±12.1)岁,其中男性例,女性例。队列人群共随访人/年,每例平均随访3年。收集心血管疾病新发病例例(14.2%)。纳入标准:(1)≥60岁;(2)年基线调查时进行生理指标检查的人群;(3)年基线调查未患心血管疾病人群;(4)调查对象在参与调查前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年基线调查时,缺乏维生素D3水平检测数据的研究对象;(2)年随访调查缺乏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对象。

二、方法

1、问卷调查:由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等;血样本检测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疾病史等信息通过从参与者的照护者或亲属收集或确认。

2.暴露信息收集:空腹状态下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血清维生素D3、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尿酸和空腹血糖等血液检查指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使用市售诊断试剂盒(德国曼海姆罗氏诊断公司)测量获取。吸烟状态,通过回答问卷调查问题“现在是否吸烟”判定;饮酒状态,通过回答现场调查的“在过去的12个月是否至少喝过一次酒”判定。维生素D3水平分别按照连续变量和3分类变量进行分析,三分类变量:(1)T1≤33.01mmol/L,例(2)T.02~49.80mmol/L,例;(3)T3≥49.81mmol/L,例。3.结局指标收集:年进行基线调查后,年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随访的终点事件为患有脑卒中、心脏病等相关心血管疾病,随访的终点为年;通过现场调查时回答调查问卷“是否患有卒中、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问题,判定研究对象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年随访结束时无心血管疾病,则为未患心血管疾病。

三、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4.0软件,利用EmpowerStats和统计软件包“R”绘制森林图及拟合相关曲线。连续变量采用students检验评估其差异性,结果以平x±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评估其差异,结果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和森林图探讨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关联。将性别和年龄段作为分层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广义加性模分别绘制老年人群维生素D3水平与年龄分布的平滑拟合曲线、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HR的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入选者基本情况

维生素D3分类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分布呈负相关。见表1。

二、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空腹血糖、尿酸等因素后,维生素D3水平每升1mmol/L,心血管疾病下降2.0%(HR=0.98,95%CI:0.97~0.99,P0.01),维生素D3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的HR值呈负相关。与维生素D3三分类变量T1组比较,T3组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下降了55(HR=0.45,95%CI:0.31~0.67)。见表2。

三、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关联的分层分析

调整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3水平每升高1mmol/L,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分别下降2.1%(HR=0.,95%CI:0.~0.)和2.5%(HR=0.,95%CI:0.~0.);维生素D3水平每升高1mmol/L,60~79岁、80~99岁和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分别下降1.9%(HR=0.,95%CI:0.~0.)、2.8%(HR=0.,95%CI:0.~0.)和10.5%(HR=0.,95%CI:0.~0.)。

讨论

本研究利用CLHLS数据库,进一步分析了老年人群中维生素D3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结果证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群中维生素D3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证实,维生素D3水平每升高1mmol/L,3年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下降2.0%。目前关于维生素D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相关证据明确,但这种关联可能与维生素D能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修复、平衡血栓内稳态和降低炎症标志物的生理作用机制有关系。还有研究结果表明,低水平的维生素D通过激活促炎症瀑布,从而导致了血管壁硬度增加和内皮功能异常,这均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5]。弗雷明翰心脏研究是国际著名心脏病纵向队列研究,其历时7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维生素D较低的人群(15μg/L)在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60%[6];不同人群的其他流行病学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结果,一项芬兰涉及名无心血管疾病的成人队列研究中,维生素D水平最高的受试者心血管死亡风向能降低了24%[6]。

亚组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老年人群中维生素D3升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的关联在女性老年人群在更为显著,在高龄老年人(80~99岁)和百岁年龄组中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密切,这表明随年龄升高,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越强。AlQuaiz等[7]报道除肥胖、疾病等因素外,维生素D水平的性别分布存在差异,男性低于女性,本研究维生素D对心血管事件发病关联保护作用在女性人群中更显著,这可能是维生素D水平在自然人群的性别分布差异有关,与老年人群特征无关。Boettger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随增龄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病率逐渐增高,维生素D水平呈下降趋势,使老年人对于维生素D水平下降的健康效应影响更为敏感,这可能解释了年龄越大,高水平维生素D对心血管事件发病的保护作用越显著的原因。

由于本研究样本来源于全国8个长寿地区,随访时间为3年,能较好地证实维生素D3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发病进程的时间可能多于3年,更长的随访时间可能会更显著地反映出维生素D3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保护作用,但是我们认为虽然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可能会降低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强度,但维生素D3与心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因果关联是明确的,其负相关的结果足以反映维生素D3对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影响。本研究结果将对低维生素D3水平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相关制剂提供重要人群流行病学证据支撑[9]。

本研究的优势:(1)随访3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维生素D3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因果时间关联明确;(2)校正了研究对象基线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空腹血糖、尿酸等可能影响心血管结局发生的因素或混杂因素;(3)通过亚组分析从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探讨了维生素D3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保护作用。本研究还存在局限性:(1)现有数据库的二次分析,其心血管疾病的随访结评判标准来自受试对象问卷调查的主观自我判定,结果准确性未知,这样可能导致部分回忆偏倚和信息偏倚;(2)CLHLS数据库年横断面调查数据,并非全部调查对象都进行血液标本的测试,结果代表性可能受到影响。

综上,老年人群维生素D3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呈正相关,维生素D3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程度随年龄增长呈正相关,老年人群维持较高的维生素D3水平可能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MerkerM,AmslerA,PereiraR,etal.VitaminDdeficiencyishighlyprevalentinmalnourishedinpatientsandassociatedwithhighermortality:Aprospectivecohortstudy[J].Medicine(Baltimore),,98(48):e.DOI:10./MD.00000000000.[2]KaurJ,FergusonSL,FreitasE,etal.AssociationofvitaminDstatuswithchronicdiseaseriskfactorsandcognitivedysfunctionin50-70yearoldadults[J].Nutrients,,11(1):.DOI:10./nu11010.

[3]LucasA,WolfM.VitaminDandhealthou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aganga.com/jtqk/183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