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索维拉篇

洛哥,这个曾经令我魂牵梦萦的国度,最终随着免签的开放而成为了年的旅游热点,也幸因如此,才得以让我解开了这个多年的心结,这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一切好的坏的,都在这里轮番上演,犹如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第七夜:索维拉

来自大西洋的风

年10月11日

本来余下的时间我计划是去突尼斯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没办法在我出行前取得签证,于是只能在摩洛哥加码,从卡萨布兰卡南下去往索维拉。今天一大早,就从旅店出发徒步到汽车站上车。摩洛哥国内最大的客运公司是CTM,覆盖率很高,是出行首选,大巴也很舒适,只是从卡萨布兰卡到索维拉需要7小时的车程。

其实坐公共交通的话,能看到更多关于当地人生活化的东西,因为同伴们都在今天结束假期回国了,剩下我独行,所以就脱离了包车,而搭乘公共交通了。中途到了午饭茶歇的地方,大巴一进站,各路乞丐云集过来一字排开在门口,每逢外国人必定拦路扯裤腿,我自然是不会给乞讨者的,事实上也没有一个外国人给,反倒是本地人会掏一点零钱。伊斯兰社会其实是一个互助型的社会,穆斯林之间有互助的习惯,清真寺也会承担起一定的救济功能,所以在伊斯兰世界即使不工作也不容易饿死,这个互助的特点,也是伊斯兰教成为全球扩张速度最快的宗教的原因。

下午到达索维拉,打车到老城,住在了一家嬉皮士风格的老牌青年旅社,以前背包旅行的熟悉感觉又回来了。

安顿好以后就到老城里面去逛逛和拍日落,说实话要是只逛了这小半天的话,我会很不喜欢索维拉的,因为短时间粗略地逛下来,觉得又回到了马拉喀什那种乱糟糟吵吵闹闹的麦地那,麦地那外的渔港鱼腥味甚重,麦地那的海边正在施工,一切都觉得并不怎么样,然而索维拉却是一个最受欧美游客青睐的海边城市,甚至每年都有不少的欧美人来租房子度假一两个月,幸好有了第二天的继续探索,才得以全面地认识索维拉。

今天就只扔一张图了,日落时分的索维拉老城,城墙被夕阳照成了金黄色,这里也是《权力的游戏》里面奴隶湾城市阿斯塔波的取景地。索维拉号称风城,我在等待日落的时候几乎被吹成了傻逼。

年10月12日

昨天的小半天探索并不如意,今天继续深入索维拉。索维拉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为“优美如画”,这里自古作为重要的经商口岸,十五世纪葡萄牙人占领索维拉并修筑了今天看到的防御工事,整个老城麦地那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千多年的海岸商贸给索维拉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与艾西拉一样这里也成为了艺术家的聚居地,麦地那南边的新城区倚着沙滩,成为了摩洛哥南部沿海最重要的旅游城市。

一大早就来到了老城西面的渔港,正是渔船返航的时候,大批的海鸟也在等待着它们的“早餐”送来。

每每有渔船驶入港,大片海鸟就在上空盘旋,蔚为壮观。

海鸟对人有较高的警惕性,所以只能够使用长焦镜头去捕捉。

有一只渔船归港,同时又是一堆海鸟。

海鸟会趁机叼走一些小鱼,船员则在时不时地驱赶,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不只在船上,这些海鸟也在港口肆无忌惮地飞着,总觉得很容易就被迎面撞过来,不过与其担心这个,倒不如担心一下会不会被鸟粪袭击更好。

停泊在渔港的大堆小船,伴随着浓烈的鱼腥味,但其实呆久了就没感觉了,至少被菲斯的染坊好受很多。

渔港第一多的是鱼,其次是海鸟,最后才是人。

在修补渔网的人,不知道是不是航海使得人心境开朗,索维拉的人并不太抗拒拍照。

坐在码头边的渔夫。

在渔港很多渔民都就地出售鱼获,来买的人络绎不绝,有餐馆的买办,也有普通的民众,还有很多来凑热闹的游客。

这是沙丁鱼?索维拉出售的渔获很多,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鱼类,生蚝,大虾,甚至连长脚蟹都有,不过因为海鲜不能被阳光晒,所以都用遮阳伞挡着,就没多拍。

在杀鱼的渔民,索维拉的人对镜头不太敏感,实在是件好事,我在索维拉拍到的人估计是在其余地方拍到的总和了。

上图里面躺在左下角的喵星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的鱼特别多的原因,这里的喵星人都很胖。

港口边正在维修的渔船。

从渔港返回老城麦地那,标志性的麦地那城门。

麦地那的内港,以及边缘的城楼和炮台。

随时随地睡着了的小猫。

索维拉的麦地那不如舍夫沙万和艾西拉的小清新,这也是我昨天刚到的落差之一,但其实对比起马拉喀什还是舒服不少,更地道,更少商业化,人们也更友好,而且街道宽敞不压抑,随时看到蓝天就在头顶,道路也不复杂很易辨认,属于一个既传统又舒服的麦地那,独特的海滨氛围散发在各处。

认真留意的话索维拉的主色调也是蓝白搭配。

从旅店天台俯瞰老城,虽然有点破旧,但依然是个蓝白小城。

也许是因为索维拉有很多渔民把不要的鱼喂猫,所以这里的猫特别深谙世事,非常粘人,经常是蹲下没拍几下就主动走过来腿边蹭蹭示好了。

穿着传统服装的乞讨者,这张是盲拍的。

索维拉也是艺术小城,各种画廊少不了,不过画里面五彩缤纷的房屋,我觉得更像是智利的瓦尔帕莱索。

值得欣喜的是这里有区别于马拉喀什和非斯的传统手绘盘子,这里是用黑色底色的陶盘绘以花纹,画工相对来说更精致一些。

终于嘛,这里的算是可以买得下手了,我在这里买了两个回家。这些盘子全是老板画的,有种手艺人的憨厚气息,没有了商人的奸狡,砍价也砍得很愉快。

为了证明这些小猫只是睡了不是挂了,两张连着一起发,小猫对声音很敏感,一听到快门声就警惕地醒了。

作为艺术小城,涂鸦也少不了,当然没有艾西拉的多,但有部分涂鸦质量蛮不错。

在老城的深处还发现了犹太教堂,不过大门紧锁,但确实还有犹太教会在这里活动。

如果就建筑的可看性来说,这里就比非斯逊色不少了。

但索维拉的麦地那的精髓在于城墙。

堡垒般的老城加上飞鸟,隐约唤起了脑海中《权力的游戏》的场景。

老城的商业区是轻松又舒适,花上几块钱就能坐个一下午静静享受时光。

慢慢地开始爱上索维拉了。

索维拉的老城、渔港和新城,如果缺少了一样,你的索维拉之旅都是不完整的,新城在老城南面,延绵四公里长的沙滩成为了新城的标志。海浪在沙滩上褪去后留下薄薄的水膜,远看就会有像镜子一般的效果,映出天空的碧蓝,背后白色就是老城麦地那。

新城区的海滩聚集了不少前来休闲的当地人。

索维拉号称风城,所以有不少游客专为水上运动而来。

甚至小孩子也早早地学习水上运动。

沙滩、冲浪板,与背景的塔楼、宣礼塔、老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就是特别的索维拉。

沙滩上也有牵着马和骆驼的人收费供游客骑着体验,在海边骑骆驼相信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海岸远方的风力发电场,摩洛哥人也把风城的馈赠利用起来。

在靠海边的街道上,有很多现代化的独栋别墅,供出租给前来独家的欧美游客,索维拉对比其他城市多了一种独特的商店——房地产中介,贴的全是出租的别墅。有着轻松氛围和漂亮海岸线,且现代化别墅林立的新城,也有着别具阿拉伯中世纪风情的老城,还有大量新鲜的海鲜,再加上低廉的物价,无外乎欧美人这么喜欢来到索维拉度假了,连我都想在这里小住半月。

往老城走去,旅程接近尾声了。

夜里灯火亮起,天边挂着最后一丝红霞,老城静谧得让人沉醉。得益于航海文化带来索维拉独特的悠闲氛围,不仅使老外喜欢,连不少摩洛哥人都觉得索维拉就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居住地,幸好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去体验,才确切地感知到了索维拉的好,作为摩洛哥之旅的终点站,也非常合适。

后记:

十来天的摩洛哥之旅结束,不长也不短,刚刚好能把精华都走一遭,摩洛哥是个能满足你对“异域”二字的任何幻想的地方,所以长久以来一直是西方游客的热门目的地,这个免签来得太迟,迟得赶上了中国出境游的大热潮时代,以至于短短四个月里面涌入了过往4年的游客量,所以去哪都得趁早,明年预期“盛况”更为空前。

那么摩洛哥值不值得去呢?答案是绝对值得,外加三个感叹号。这里有着最容易亲近的阿拉伯风情,有着美丽的建筑,也有壮观的风景,还有悠闲的小镇,我期望的旅行除了有眼见的美丽,还得有文化的独特,摩洛哥全部能满足。摩洛哥就是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这里是最不像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国家之一(还有土耳其),同时也是最阿拉伯的阿拉伯国家之一(还有也门),现代文明和古老的传统在这里碰撞,这里就是一个活着的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

终于有生之年把摩洛哥走了一遍,有时候总觉得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去的地方其实很可能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契机就能成行。就像当年我日思夜想的马丘比丘,就在被法国拒签后“一气之下”远走南美达成了。又像今天的摩洛哥,突然一个免签,幸福来得太突然。所以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北非的一千零一夜,这梦想照进了现实。

来不及解释了

赶紧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aganga.com/ddts/185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