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12
我的摩洛哥王国旅行日记I“风城”索维拉
大西洋边美如画的“风城”索维拉
邻座的热心阿姨
耳边想起的清脆闹铃声将我从沉沉睡梦中拉回到现实,睁开双眼,视线从模糊变得清晰。拉开床边落地窗的窗帘,一缕不太刺眼的柔光瞬间铺洒进来,窗外的鸽子成群结队,绕着楼下的广场上方飞个不停,仿佛是庆祝着全新到来的一天。
卡萨布兰卡的清晨,窗外的飞鸽
这个点还算早,宾馆一楼的餐厅只有一位客人在用餐。我找到一处靠窗边的座位坐下,没有等多久,一桌还算丰盛的早餐端到眼前。这是来到摩洛哥后的第一顿早餐,有橙汁、咖啡、煎鸡蛋、咬起来微微有些硬的面包、类似国内的油饼和各种口味的果酱及一小罐蜂蜜。早餐过后,便提着行李打车去CTM客运站了。穿过两排林立着法式风格建筑的大马路,很快就到了客运站门前。
宾馆的餐厅与早餐
坐CTM公司的巴士,除了要买车票之外,还需要单独买一张行李票。虽然觉得有点繁琐,但想想这样的好处就是会有专人帮你管理行李,到达目的地后,也会由专人帮你取出行李,整个过程显得很有秩序。
索维拉是一座濒临大西洋的港口城市,位于卡萨布兰卡的西南方,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美如画”。素有“风城”之名的索维拉,吸引了许多热爱滑浪风帆的游客前来度假。它的麦地那老城区作为北非18世纪末有防御设施的城镇代表,于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位于索维拉海边延伸出来的瞭望台,也是电影《权力的游戏》取景地之一。乘坐长途巴士去到这里,怎么也要大概8个小时的车程,在指定旅行路线的时候,有犹豫过是否要去到这里,因为总行程的时间还算充裕,最后还是决定要亲眼目睹感受一下这座“美如画”的城市。
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可能是我提前一天购票的原因,我的座位正好是在车的第一排。我们的巴士出发后不久,在第一站停留后,上来一位围着头巾的中年阿拉伯妇女,冲我笑了笑,坐到了我旁边的空位上。车子继续出发前行,她试着用法语跟我对话,我用英语回答,遗憾的是,她不会英语,我也不会法语,我们的沟通形成了障碍。偶尔个别的单词还是能够听懂的,她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兴奋地拿出手机,翻出一张她儿子的照片指给我看。照片中一位看起来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蹲在一个木质房屋前竖起了剪刀手,身旁的地上还立着一块木质指示牌,上面刻有繁体中文字,我大概明白她是想说她的儿子曾经去到过中国。可是这之后的交流,我就完全懵了。
这位阿姨真的很爱聊天,每隔几分钟就会转过头来用我听不懂的法语试着跟我交流,处于礼貌,我也微笑着目视她,尝试着去理解她想要传达的意思。虽然短短几分钟的对话,我感觉仿佛长达了一个世纪之久。凭直觉,我能感受到,同样的内容,她边比划着各种手势,边跟我解释着,在说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我还是没能理解,她的表情透露出一丝失落与无奈。于是她转向开车的司机寻求帮助,司机边开车,边给我翻译道:“她建议你日后可以通过书本来学习一下法语。”我顿时全然明白了几分钟前她让我跟着她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说着我不懂的法语了。我赶快向她点了点头,放大了笑容,示意我明白了她的心意。她也终于放松似的笑笑,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从卡萨布兰卡出发到索维拉沿途的风景
临近中午,我们的巴士停靠在了一处休息站,司机告诉大家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可以用午餐,乘客们陆陆续续地下车。我看了一下四周,车子停靠的正前方有一家烤肉店,门前站着一个小哥,手中正在烤着一把肉串,香味弥漫,当然飘出来的滚滚油烟也跟随着风飘散开来。左手边有一家门前挂着生肉的店,我看见同车的几位乘客正在排队买一小块肉,并吩咐店家切成小块。很快,乘客们拿着手中刚切好的肉,朝着烤肉的小哥走去。
刚刚那位邻座的阿姨,走进了挨着肉铺的一家便利店,这里挤满了人群。坐了一上午车的我,本想着尝试一下街边的烤肉,但几经思考,还是经住了诱惑。于是,我也跟着阿姨进了便利店。没有一会儿,见她开心地拿着一个白色塑料袋出来,里面装着三明治。她见我满脸犹豫,又开始用法语跟我交流着什么,我这次大概看明白了她的意思,她很快拉着我重新走进便利店,忽略掉正在排队的人群,挤到前去跟店家攀谈。攀谈之后,店家用英文直接跟我说,12迪拉姆(合人民币约8元)。我赶忙给他找出零钱,然后他将一个同样的装有芝士和香肠的三明治和一瓶柠檬水递到我手中。还没来得及我反应,便和阿姨走出这家店。我们站在门口,阿姨一边比划着手势一边说着法文,大概意思是告诉我不要吃路边的烤肉摊,不卫生不健康,我连忙点头表示赞同。
沿途休息站一景
简单的午餐后,车子又启程了。下午的车程,我们没有再过多地交流,没有多久,邻座的阿姨就拎着她的行李匆忙地下车了,走前跟我以亲吻脸颊的方式道别。之后的车程,我边听着音乐,边思考着跟这位阿姨短暂的交流。一个人来到摩洛哥,虽然很多时候语言沟通遇到障碍,周遭的一切又是陌生的,但在异国他乡,遇到陌生人,不管彼此之前是否熟识,却能得到对方很热心地帮助,心里感到十分温暖。我想,这大概就是一种跨越国界、语言文化,性别年龄和宗教信仰的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触碰与交流吧。
酒香不怕巷子深
尼克(Nick)也是我在去往索维拉的路上认识的同车乘客,来自英国的格恩西岛。我们是在中途休息时随意聊天认识的。他戴着一个宝石蓝色的针织棉帽和一幅红色镜框的墨镜,看起来很酷,街头范儿十足。经聊天,得知他刚来到摩洛哥五个月,在卡萨布兰卡当英文教师,这次来索维拉,也是忙里偷闲游览一下摩洛哥的其它城市。因为都去同一座城市,所以约了抵达目的地后一起活动。临近傍晚,我们的巴士终于停靠在了索维拉新城区的CTM巴士站旁,在买了次日去往另外一座城市的车票后,我跟尼克拼了一辆出租车前往老城区。
摩洛哥的老城区巷子很窄、错综复杂,车辆通常都会停在城门外,人们需要步行入内,当然也会有摩托车跟一些手推车可以入内,方便拿大件行李的游客去到宾馆。尼克跟我住在不同的宾馆,我们商量好先各自回到宾馆办理入住后,再出来汇合,一同探索这座海滨小城。
民宿一角
我住的宾馆在老城区的边缘,进到城门后径直穿过两旁的商铺,来到巷子深处,安静的几乎没有任何声响,只有石子路旁慵懒地坐着的小猫,时不时地瞄着偶尔走过的路人。快到傍晚的宾馆里没什么人,大概都在老城里四处闲逛。我放下行李直接来到屋顶观景台,黄昏将至,瞬间被眼前的大西洋美景所吸引,同时又被这里的大风所震惊,因为露台上的风大到可以将帽子刮走。站在风中饱览夕阳西下的大西洋上空飞旋着的海鸥,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美如画的风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在民宿的露台欣赏大西洋日落
民宿露台
民宿露台
接到尼克的短信,他住的宾馆管家推荐他了一家本地人常去的小酒吧,叫做LaTrou,并告诉我还会有另外几位新认识的朋友会一同前往。看过日落后再出门,小巷里已是灯火通明,人仿佛比来的时候更多些,大概到了晚餐时间吧。由于旅途劳顿,加上温差大,导致嗓子微微发炎,我顾不及寻找晚餐,就先奔着一家标有“药店”字样的店铺,走了进去。用英语简单地交流后,医生给了我一盒橙子口味的含片,可以暂时缓解咽喉疼痛。
这家酒吧有名的同时,还真是出乎意料地难找。有名是因为我按照它的名字谷歌了一下,网上很多论坛评论都推荐来到索维拉一定要到这家酒吧体验一番。难找是因为谷歌地图的GPS无法定位到它,只能依赖论坛上去过的网友留下的晦涩难懂的“指南”。至少,我在按照指南指示的几处地标性建筑左右徘徊,都没能找到。更奇怪的是,它并不在老城区内,而是在城墙外与新城相接的某个地方。
寻找LaTrou酒吧的路上
大概单独找了半个小时,我终于跟尼克他们汇合,他身边跟着两位年轻而又陌生的面孔,我想一定是他刚结识的朋友,于是我们一边继续寻找LaTrou,一边相互聊天。这里的酒吧并不只有这一家,至少我在找它的途中,就发现好几家络绎不绝、看起来生意兴旺的酒吧,门廊和楼顶的露台都站满了手中端着酒杯热络地聊天的欧洲面孔。但事情恰好就是,越难寻的地方,我们私心对它的期待就会越高。这也许就是人固有的对新生事物抱有的好奇心吧!尼克还边走边打趣地说道不要对这家酒吧抱有过高期望之类的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这家藏匿在巷子深处的酒吧——LaTrou。兴高采烈地进门,我都忘记注意这家酒吧门外是否挂了醒目的牌匾,印象中应该是很不起眼的一家小店。
走进门后,眼前的场景并不会让我觉得是来到一家酒吧。好吧,直到我看到左前方有一个吧台,前面零零散散地站着几个正在点酒的当地人。空间很小,没有什么独立房间,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门。右侧靠墙依次排列着几张桌子,不远处的棚顶还挂着一台小电视机,画面正在播放着不知哪个队跟哪个队的足球赛直播。我们找到了屋子最里面角落里的一张方桌坐了下来,并叫了第一轮的啤酒STORK。
忘记介绍一同来喝酒的另外两位朋友。一位是来自德国的23岁男生亨德里克,还在读大学。另一位是来自法国的迈克,记得是在做跟音乐相关的事情,再来就是尼克跟我。虽然都是白天刚认识,但并没有很尴尬地坐着四目相视。我们之中尼克年级最大,35岁,但他长得很年轻,不摘掉帽子,并不能看出他有超过30。也许是当英语教师的缘故,尼克带头找了一些话题来聊。我们聊到了各自国家的文化、食物、各自的兴趣爱好,甚至聊到了宇宙黑洞这种学术性很强的话题。桌上的空酒瓶越来越多,大家频频离桌去卫生间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酒吧里的声音也越来越嘈杂。总之,带着一点微醺的状态,我们的脑洞大开,聊得内容也越发宽泛。聊天期间,还不时地有邻桌的奇怪老头儿过来跟我们打招呼,询问我们都来自哪里,挨个握手示好,以及最后的最后还不忘记管我们带烟的小伙伴要一支香烟,我想这才是他接近我们的主要目的吧。
在我印象中,穆斯林是禁止饮酒的。但正如世界其它国家,并不是全部国民都信奉一种宗教,所以这应该就能合理解释了为什么一群当地人与我们共在一家酒吧饮酒这件事了。当然,我也高度怀疑身边有那种对自己要求没有很严格的穆斯林,哈哈。酒吧虽简陋,但人渐渐多了之后,氛围还是不错的。乐器声想起,只见门口突然走进两位老人,找了椅子坐下,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我也就随手录了下来。
在酒精的作用下,仿佛忘了时间这回事儿。几轮啤酒过后,大家看了看表,都觉得是时候往回走了。我们仍是一边聊着天,一边走出了这家LaTrou。可能是太高兴了,感觉回程的路都缩短了,没几步路,就走到了尼克他们住的宾馆前。尼克跟我觉得还没有尽兴,便跟另外两位带有困意的朋友道晚安后,我们俩又朝着海边的一家夜店走去。
由左至右:尼克、亨德里克、迈克,我
其实过了零点,已经记不得去的哪家夜店了。唯一记得的是,我们去的这家跟稍早前去的LaTrou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这家几乎被欧洲游客挤满了,吧台点酒的队伍也很壮大,舞池里还有现场演唱的乐队,整个气氛就很嗨,唯一值得吐槽的是,卫生间在二楼,需要走段楼梯。尼克跟我大概也就各自喝了一瓶卡萨布兰卡啤酒后,就跟着其他客人一样来到舞池中央,伴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手舞足蹈了一会儿。
从夜店出来回家的路上见到的猫咪
我已经记不得是如何跟尼克道别的,睡到第二天上午起床的我,才意识到脸上贴的保湿面膜早已经干了。打开手机,看到了一两段我在离开夜店后回宾馆的路上对一只猫打招呼的视频(见此文附加视频)。
废弃大楼前的“战地记者”
请点开??的歌曲
感觉来到索维拉之后还没有好好地游览,在宾馆露台上用过早餐后就已经10点钟了。天气不错,但还是伴有微风。有点觉得在索维拉的时间余额严重不足,我需要赶中午12:45分的车前往下一座城市马拉喀什,所以,我在向民宿管家询问过如何快速游览我想去的海边观景台跟港口停泊的渔船后,便匆匆出门了。
按照地图,我一边拍照,一边绕过几条小巷,很快就来到了从我住的民宿楼顶就可以望见的海边观景台。这里有17世纪葡萄牙的大炮,也是上文提到的电影《权力的游戏》取景地之一,无疑吸引着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一睹它的风采,站在观景台上,吹着来自大西洋的海风,感受着那种遥远的召唤与力量。
远处的观景台
不巧的是,眼前通往炮台的路被施工的障碍拦截了起来。离我不远处一位看似游客的人正在跟戴着施工帽的工人交谈,隐约听到的信息是,我们需要绕道从另一个入口处抵达观景台。我正准备离开,被左手边一处很高的城门楼梯上蹲着的一只小猫而吸引,自然地打开照相机,准备拍照。而我前面,早已经有一位年轻的欧洲男生蹲在地上,手中端着单反相机,正专注地对着同一只猫反复对焦,他的相机不时地传出咔嚓、咔嚓的按快门的声音。他身后还站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年轻男生,据我的判断,应该是那位摄影男生的朋友。这个正在等待着他朋友拍照的男生看到我也正在对着猫在按快门,便走上前来跟我打招呼,问我是否也是要去观景台。他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我很快回答道:“是的”。这时,刚才也在拍那只猫咪的欧洲男生站起身,准备离开。他的朋友接着对我说:“我们也要去观景台,一起走吧。”我没有考虑地就跟着他们一同前往观景台。
通向观景台的路
跟我打招呼的这个男生名字叫扎克(Zack),23岁,摩洛哥人。他的朋友叫萨沙(Sascha),德国人,27岁。他们是两年前在沙发客网站上认识的。当时萨沙计划来摩洛哥的马拉喀什旅行,便在沙发客上面联系到扎克,想要借住在他家中。虽然最后没有入住,但两个人就此成为了朋友,扎克带他转了马拉喀什(摩洛哥一主要城市),两个人去了几家很酷的酒吧跟夜店,爱好摄影的萨沙也一路录制了许多有意思的小视频。
观景台的17世纪葡萄牙大炮
扎克同昨天认识的尼克一样也是英语教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热情,天生的自来熟。在刚见面还不熟悉的情况下,他就能一直不停地找话题跟我聊天,仿佛我们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我一边拍照,一边听他讲着他和萨沙两人之前经历过的各种趣事,也一边礼貌地点头应和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在讲自己事情的同时,也不忘记给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游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所在的这个观景台,以及跟摩洛哥这个国家有关的小历史。感觉他的思想很开放、自由,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我猜想,这可能跟他是无神论者有关吧。另外,他也是一个很敢说的人,跟我和萨沙讲述了当今摩洛哥皇室的一些逸闻趣事,在这里就不便透露了。
街角咖啡馆前慵懒的猫咪
索维拉僻静的小巷口
萨沙在我眼里就是个名副其实的专业摄影师,从头到脚穿了一身户外服装,虽然都偏暗色系,但搭配一起一点都不单调,反而很酷。手中拿着一台专业单反相机,见到有感觉的场景,整个人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了一般,即刻进去严肃的拍摄模式,就这样,在放松与专注两种模式间相互切换,外界的世界对他完全造成不了任何干预。与扎克相比,萨沙的话显得很少。直到后来我们在宾馆露台喝茶聊天时才得知,他在德国原来是做工程类工作的,摄影只是他平日里的兴趣爱好。他这次来摩洛哥,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来索维这一个地方,第二天就要飞回德国。扎克也是听说了老朋友要来,才来到索维拉跟萨沙汇合的,两个人昨晚也同样在外边喝酒喝到很晚,这一点从扎克的声音当中不难判断。
索维拉老城区街景
我们离开观景台,在老城区中随便穿行着,走走拍拍聊聊,一路来到一处满是废弃大楼的街道前。我心里最初还嘀咕着,废弃大楼到处都是,来到摩洛哥旅行,何必要在此停留。但看到身旁有着萨沙这种严肃的摄影师,而且他早已顾不上扎克跟我,独自一个人就往废弃大楼的深处,一边按快门,一边踱步前进着。我在他的感染下,也打开相机,尝试着找寻合适的角度拍照。分分钟误以为我们是某种游戏的代码,在程序员设定好的废弃大楼这样的游戏场景中,扮演着战地记者的角色,英雄感跟使命感油然而生。不得不承认,我在整趟摩洛哥旅行结束后整理照片的过程中发现,废弃大楼前拍的这几张照片,的确能成为我此行所有照片中最爱的几张。这种角色的虚拟代入感,让我觉得已经不是以游客的身份前来摩洛哥旅行的了。
废弃大楼组图
拍够了照片,萨沙提议想要找到一处能够俯视全城的制高点。这当然难不倒我们的扎克。他都不需要思考,很快就跟我们推荐了一家青年旅舍,并带着我们朝旅舍的方向找去。旅舍的前台员工开始拒绝了我们借用他们位于6楼露台参观拍照的请求,原因是之前有过没有在旅舍入住的游客前来拍照,结果被老板撞见,指责了员工。我们只好扫兴地离开。萨沙又临时提议拿出几欧元买个旅舍的床位,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进去参观拍照了。可能是前台员工被我们执着的精神打动了,在跟老板沟通后,便引路带我们来到了位于6楼的露台,而且并未收取任何费用。当然,我们也处于礼貌地在露台的水吧点了一壶摩洛哥的薄荷茶一同分享。
宾馆的牌匾与位于顶层的露台
扎克果然很在行,带我们来到这么酷的一个露台,我们原本走街串巷的足迹,在露台上看个一览无遗。正午的阳光正好,不是很刺眼,我们三个都在忙着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索维拉老城区全景。
露台中的盆栽植物
索维拉老城区全景
在喝茶之余,也终于有时间能够近一步跟扎克和萨沙交流。他们翻出相机里存的之前录过的小视频给我看。还一同哼唱起了他们视频中所放的背景音乐---一首名叫YoungWildandFree的英文歌,引来彼此一阵欢笑。看着他们一同回忆往日旅行的美好时光,我也十分羡慕。
由左至右:我、扎克,萨沙
扎克家所在的城市就是我即将启程要去的下一座城市---马拉喀什。他得知我即将也要去马拉喀什,便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我跟他提到我需要在马拉喀什报一个当地的三天两夜的沙漠团,正在为此事捉急,他便很热心地说,第二天送走萨沙后,会约我出来,并带我去当地的旅行社报一个正规的沙漠团。令我更加暖心的是,他还跟我说,旅行社通常会收取游客90欧元的团费,但他觉得这不合理,还向我承诺到,他只需70欧元就能够帮我搞定。最后还不忘自信满满地设想着跟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我的朋友不远万里从中国来到摩洛哥,想要去看看撒哈拉沙漠,你们必须要以最公正的价格对待远道而来我们国家的游客!”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仿佛能够暂时落地了,并提前对他的热心跟诚意表示感激。
中午逐渐热闹起来的索维拉
喝过茶,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来不及跟萨沙和扎克去港口那边吃渔民们上午刚打捞上来的新鲜的沙丁鱼了。与他们匆匆道别后,便赶忙回宾馆取行李,朝着下一站继续出发了。
小结
原本只身一人来到摩洛哥,抵达卡萨布兰卡的当天还不是很适应周遭的一切。陌生感跟之前种种的担忧,在第二天来到索维拉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很幸运也很感激,能够在旅程的最开始遇到很多善于助人的热心人;能够认识尼克这样同车旅行的伙伴,在离祖国遥远的北非也能抛弃一切顾虑地去酒吧喝杯酒、去夜店体验异国的夜生活;能够路边偶遇像扎克跟萨沙这样的同龄小伙伴,一路说说笑笑,到最高的青年旅舍露台俯瞰美如画小城全景。
我在去往下一站的大巴途中,仔细地回忆每一次相见、每一种缘分,每一个际遇。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幸运来的太多,温暖给的太满,我甚至担心接下来都不会再有最初这几天的好运了。
旅行到各处,无论走多远,最终离不开生活与日常。我想,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关系的拉近,才使得我本来孤单的旅程开始变得不那么孤单,陌生的国度变得有些许亲切。
未完待续
KEVINLI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