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最佳ldquo体位rdqu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手术治疗是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为了适应手术需求,常将病人置于各种不同的体位,手术体位摆放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术者能否顺利操作,还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与舒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到底什么样的手术体位才是最佳体位,值得学习借鉴!

手术体位

手术体位是指术中患者的位式,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共同操作完成。合理的手术体位是确保手术成功顺利进行的主要条件,既要保证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尤其是深部手术)、便于术者操作,又要使病人在术中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拥有良好舒适度,避免病人组织、神经等损伤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不恰当的手术体位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有诱发法律诉讼的可能。

1.相关并发症包括:

1)体位摆放不当造成周围神经损伤:Cheney医生等的报道发现,约16%的患者因手术体位不当造成神经损伤而诉诸法律。

2)压力相关的并发症:如压疮,脱发等。压疮的发生和缺血的时间直接相关:对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时间每延长半小时,压疮发生的风险就增高33%。若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较长手术时间,较大年龄,较低BMI,或者营养不良等,手术出现压疮的风险急剧增高。

压疮的预防措施包括:使用较厚、柔软的手术床衬垫,在手臂或者骨性结构突出的部位使用辅助的柔软衬垫。研究发现,使用特制的泡沫衬垫可以减少9%的压疮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骨科手术过程中的体位容易出现变动,所以在术中需定期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核查。

3)眼部损伤:患者俯卧位时眼部受压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损伤,甚至导致失明。

4)半截石位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健侧腿部的筋膜内压力升高,在手术过程中需避免长时间使用此体位,以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概率。

2.什么是合适的手术体位?

合适的手术体位包含两层概念:

手术的暴露和操作最为恰当;

手术操作结束时患者不因手术体位的摆放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因此,手术体位不仅取决于手术医生的手术入路选择,也同时取决于患者体型状况。

3.手术体位的基本组成

1)患者姿势

2)体位垫的使用

3)手术床的操作

4.手术体位摆放标准

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顺应患者的呼吸与循环

不过度牵拉肢体,防止肌肉、神经受损

保护受压部位,防止体位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

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动

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手术操作

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过度暴露患者身体

肢体无肿胀、麻木等症状

全身活动关节自如,无功能性损害

体位摆放完成、变化及恢复时应复查,确保患者安全

5.手术体位摆放原则

体外固定要牢固、舒适

铺单要平整,干燥,柔软

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病人体表不接触金属

四肢勿过度牵引

上臂外展不超过90°,下肢约束带勿过紧

充分显露手术野,便于操作

6.手术前的准备

相应体位应用物准备就绪,并懂得如何使用

了解手术床特性、机械原理、病人保护方法和正确体位安置方法,如有疑问可询问年资较高的护士或手术医生

摆放前,必须熟悉手术台升降、倾斜、折曲和拆卸某些零件

术前访视时了解病人的皮肤状况,如有皮肤溃破、过敏等特殊皮肤患者,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做好压疮防治工作

保证创面清洁干燥、床垫平整无异物

7.常用手术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截石位

坐位

其他

仰卧位

1.体位说明:

仰卧位是目前临床手术过程中使用最为多见的体位,也是骨科手术中最多见的体位,其优势包括:四肢手术时更容易规划手术入路;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此最为熟悉;体位摆放最为方便、快捷。

2.摆放方法:

头部置头枕并处于中立位置,头枕高度适宜,头和颈椎处于水平中立位置;

上肢掌心朝向身体两侧,肘部微曲用布单固定,远端关节略高于近端关节,有利于上肢静脉回流;

衬垫上不能有较大的褶皱,会造成局部压力集中的形状;

肩关节外展放置,但外展角度不超过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

手臂衬垫保护,肘关节屈曲小于90度,中立位或者轻度旋后位放置;

膝下宜垫膝枕,足下宜垫足跟垫,距离膝关节上5cm处用约束带固定,松紧适宜,以能容纳一指为宜,以防腓总神经损伤;

所有骨性结构突出的部位均需加用软衬垫。

3.体位并发症和预防:

较多文献报道了仰卧位并发症。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或者肩关节过度外展,导致一侧臂丛神经损伤;肘关节过度屈曲,尺神经牵拉,致尺神经损伤等。上述预防措施为,头部中立位放置;肩关节外展角度小于90度;肘关节屈曲角度不超过90度,前臂中立位或轻度旋后位放置。在所有关节骨性结构突出的地方加用柔软衬垫。

4.实战tips:

对多发创伤患者节约时间非常重要,而仰卧位手术时可以完成大部分的骨科内固定手术操作,并允许多个手术操作同时进行,可以作为多发伤患者的一个标准体位。

5.仰卧位--垂头仰卧位

颈椎前路手术,头稍偏向手术对策,以便于手术操作。

要点:

头高脚底位15°~20°

头后仰成60°~70°

侧卧位

1.体位说明:

常用于胸腰部手术和髋部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

2.摆放教程:

病人呈健侧90°侧卧位,双手臂向前伸展于双层托手架上,背部与床缘平齐。此时髂部及手的约束带尤为重要,在不影响消毒范围的情况下,可于腋下加固一条胸带以支持体位。

侧卧位需要使用合适的侧卧位垫子,头部的衬垫需保持适当高度以维持侧卧位时头部也处于相对中立位。同时需要注意,侧卧位垫下方手臂部位需要有一凹槽,使上臂三角肌群留有空隙,防止三角肌受损。朝上的手臂腋窝部位可夹一枕头。

需注意,因侧卧位时下方的肢端静脉压力增大,下方的手臂不宜放置静脉通路。下侧下肢伸直,上侧下肢屈曲90°,有利于固定和放松腿部,两腿之间放一大软垫,保护膝及骨突处。

标准侧卧位安置后,评估患者脊椎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脊柱生理弯曲是否变形,下侧肢体及腋窝是否悬空等。

3.体位并发症和预防:

大部分侧卧位的并发症和仰卧位类似。由于此体位造成的患者生理变化可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头部需加垫软枕并保持中立位,避免头部低垂使颈静脉血回流不畅。骨性结构需有衬垫保护。勿使手臂受压和过分伸展,以防臂丛神经受压。

4.实战tips:

文献报道多个和侧卧位关节镜手术、患肢牵拉相关,臂丛神经麻痹、牵引相关软组织损伤、指神经压迫、缺血性损伤等均有可能发生。上肢肢体牵引的重量应保持在9kg以下。

5.侧卧位--髋部侧卧位

髋部侧卧位适用于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方肌骨瓣转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股骨肿瘤、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等。

方法及步骤:

侧卧90°,患侧向上;

腋下垫一腋垫;

束臂带固定双上肢于托手架上;

骨盆两侧上骨盆挡板或各垫一长沙袋,固定牢靠,以免术中体位变动,影响复位效果;

胸背部两侧各上肩托挡板一个,挡板与患者之间用方垫隔开,保持身体稳定防止受压;

头下垫一软垫;

两腿之间夹一大软垫,约束带将大软垫与下侧下肢一并固定(切口在髋部,上侧下肢不约束)

俯卧位

1.体位说明:

俯卧位的指征是脊柱后路手术,同时也包括需要从后方进入的肢体手术。

2.摆放教程:

麻醉完成后可将患者从转运床上翻滚放置在手术床上,翻滚时需要注意上肢和头部的位置。患者俯卧位放置完成后,头转向一侧或支撑于头架上,肩关节外展小于90°,或者平放于躯干两侧,或自然弯曲置于头的两侧,用束臂带固定。在胸部及腹部放置柔软衬垫,有助于预防压疮,并增强通气。

双足部垫一个大软垫,使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防止足背过伸。较瘦的患者,双膝下各垫一小软圈,防止压伤膝关节部皮肤。患者整体可以向尾端倾斜,以减少眼压和面部水肿。

3.体位并发症和预防:

俯卧位的体位并发症包括在转运过程中患者掉落、气道或者血管通路阻塞、皮肤压力性坏死、乳头缺血、下腔静脉压迫、骨筋膜室综合征、角膜擦伤、神经损伤等。这些并发症可以通过减少失血,摆正体位,肩关节外展小于90°等方法预防。

4.实战tips:

在一项对17例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病态肥胖和手术时间超过10小时是俯卧位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危险因素。行俯卧位手术治疗时,需特别注意对骨性突起部位的保护,并注意胸、腹腔内衬垫适中,以减小胸、腹腔内压力。

全麻坐位手术

体位说明:适用于颈椎后路手术。

骨科手术体位分享

1.仰卧位

1)手术特点

2)适用手术类型

3)体位摆放的目标

充分暴露术野

合适的牵引力和牵引方向

足够照片空间

无菌要求

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压疮、坠床。。。)

4)牵引床与配件

5)体位摆放

6)会阴柱的使用

宁小勿大

适当使用海棉

注意生殖器避免受到压迫(特别是男性病人)

贴膜保护,防浸湿

7)脚架方向

8)上肢的固定

合作能力较好的病人

9)上肢的摆放

10)健侧下肢

11)皮肤保护(预防压疮)

12)防坠床

“背带”在颈椎前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术中C臂操作效果

膝关节镜/膝关节置换手术

1)备物

2)摆放效果

3)术中效果

蛙式体位/石膏床:

1)防坠床、皮肤保护

2)颈椎前路手术:垂头仰卧位

2.俯卧位

1)颈椎后路手术

2)俯卧位的状态下颈部悬空无受压

脊柱后路手术

眼睛保护

特殊病例

特殊体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aganga.com/czjs/186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